《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1 智取生辰纲
同步练习
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常考题型】1.阅读文章,概括补充××的情节。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高潮(开端、结局)。
【答题方法】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趱行(zǎn) 窥望(kuī) 聒噪(ɡuō) 干系(ɡàn)
B.嗔怒(chēnɡ) 恁地(nèn) 崎岖(qí) 怄气(òu)
C.勾当(dànɡ) 这厮(sī) 怨怅(chànɡ) 计较(jiào)
D.兀的(dè) 尴尬(ɡà) 吹嘘(xū) 朴刀(pō)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藤条 逞辨 剜口割舌 面面厮觑
B.晌午 晁盖 赤日炎炎 诺诺连声
C.虞侯 枯焦 无可奈何 舒头探脑
D.分晓 监押 絮絮聒聒 口渴难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明白,懂得)
B.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问题)
C.老都管道:“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奈他。”(看不惯他那样子)
D.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幸亏)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B.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C.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上可谓是费尽心机,力求“生辰纲”不失。
D.由于天气炎热,汉子担子里的酒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 )
(2)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
(3)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
(4)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 )
6.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下联:
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②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③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
④……
⑤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⑥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捣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
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③段内容。
8.文段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的作用是什么?
9.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①“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
②“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
话来。”
★10.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结合情节的发展来看,你觉得杨志的这几句话,有何作用?
阅读《水浒传》选文,回答问题。(13分)
杨志把做制使失陷花石纲,并如今又失陷了梁中书的生辰纲一事,从头备细告诉了。曹正道:“既然如此,制使且在小人家里住几时,再有商议。”杨志道:“如此,却是深感你的厚意。只恐官司追捕将来,不敢久住。”曹正道:“制使这般说时,要投那里去?”杨志道:“洒家欲投梁山泊,去寻你师父林教头。俺先前在那里经过时,正撞着他下山来与洒家交手。王伦见了俺两个本事一般,因此都留在山寨里相会,以此认得你师父林冲。王伦当初苦苦相留,俺却不肯落草。如今脸上又添金印,却去投奔他时,好没志气。因此踌躇未决,进退两难。”曹正道:“制使见的是。小人也听的人传说,王伦那厮心地偏窄,安不得人;说我师父林教头上山时,受尽他的气。以此多人传说将来,方才知道。不若小人此间,离不远却是青州地面,有座山唤做二龙山,山上有座寺,唤做宝珠寺。那座山生来却好裹着这座寺,只有一条路上的去。如今寺里住持还了俗,养了头发,馀者和尚,都随顺了。说道他聚集的四五百人,打家劫舍。为头那人,唤做金眼虎邓龙。制使若有心落草时,到去那里入伙,足可安身。”杨志道:“既有这个去处,何不去夺来安身立命。”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
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
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杨志叫
道:“你是那里来的僧人?”那和尚也不回说,轮起手中禅杖,只顾打来。杨志道:“怎奈那秃厮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但见:两条龙竞宝,一对虎争餐。朴刀举露半截金蛇,禅杖起飞全身玉蟒。两条龙竞宝,搅长江,翻大海,鱼鳖惊惶;一对虎争餐,奔翠岭,撼青林,豺狼乱窜。崒嵂嵂,忽喇喇,天崩地塌,黑云中玉爪盘旋;恶狠狠,雄赳赳,雷吼风呼,杀气内金睛闪烁。两条龙竞宝,吓的那身长力壮、仗霜锋周处眼无光
;一对虎争餐,惊的这胆大心粗、施雪刃卞庄魂魄丧。两条龙竞宝,眼珠放彩,尾摆得水母殿台摇;一对虎争餐,野兽奔驰,声震的山神毛发竖。花和尚不饶杨制使,抵死交锋;杨制使欲捉花和尚,设机
力战。
当时杨志和那僧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杨志暗暗地喝彩道:“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杨志道:“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的便是。”那和尚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杨志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
那和尚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杨志道:“不敢问,师兄却是谁?缘何知道洒家卖刀?”那和尚道:“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鲁提辖的便是。为因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去五台山净发为僧。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
★1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第二段的大意。(2分)
12.杨志为什么不去投靠梁山泊?曹正怎么认为?(3分)
答案:杨志认为,当初王伦苦苦相留,他却不肯落草,现在落魄了再去梁山觉得很没有面子,没志气。曹正认为,王伦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若投奔于他定会受气,劝场志去宝珠寺入伙。
13.曹正建议杨志去二龙山入伙,为何杨志却要夺来安身立命?(3分)
14.杨志与鲁智深并无冲突,二人一见面先是一场恶斗,作者为何要这样设计?(2分)
15.第二段描写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九年级一班决定举行一次“读《水浒》”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 写结局】
被麻翻的杨志醒来后会如何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时辰后,杨志醒来”为开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局。200字左右。(注意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2)【活动二 写对联】请你根据读《水浒传》的感受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不要求严格对仗)。
上联:
下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辨忠分奸同甘共苦西下天竺雷音寺
(3)【活动三 写绰号】《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各有自己的绰号,指出下面的绰号分别指谁。
①赤发鬼: ②及时雨: ③鼓上蚤:
④智多星: ⑤黑旋风: ⑥青面兽:
参考答案:
1. ( C )
2. ( D )
3. ( B )
4. ( D )
5. (1) (肖像描写)
(2) (动作描写)
(3) (心理描写)
(4) (语言描写)
6. 下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教头怒杀陆虞候;武二郎斗杀西门庆
7.答案:杨志驱赶着众军汉顶着酷热,在山路上前行。
8.答案:烘托了天气的炎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贫富差距大,不是太平盛世。
9.答案:①性格粗暴、武断,但尽职尽责。②白胜处理事情沉着冷静。
★10.答案:为下文众军士中计,喝了下了药的酒埋下了伏笔。
★11.答案:杨志初遇鲁智深,二人一场恶斗。
12.答案:杨志认为,当初王伦苦苦相留,他却不肯落草,现在落魄了再去梁山觉得很没有面子,没志气。曹正认为,王伦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若投奔于他定会受气,劝场志去宝珠寺入伙。
13.答案:因为杨志虽说已被通缉,但不想做一个打家劫舍的强盗,这也符合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宗旨。
14.答案:一方面为了突出两人武艺高强,另一方面表现出梁山好汉直率、豪爽、鲁莽的英雄气概。
15.答案:本段主要运用比喻、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子整齐优美。其作用是尽力渲染两人的武艺高强,不分上下。
16. (1)答案:(示例)原来杨志吃得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看那十四个人时,口角流涎,都动不得。杨志道:“不争你把了生辰纲去,教俺如何回去见梁中书,这纸领状须缴不得。”就扯破了。于是撩衣破步,望着黄泥冈下便跳。……猛可醒悟,转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杨志,没有挣扎得起。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2) 答案:(示例)《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
(3)①赤发鬼:刘唐 ②及时雨:宋江 ③鼓上蚤:时迁 ④智多星:吴用 ⑤黑旋风:李逵 ⑥青面兽:杨志
第六单元
21 智取生辰纲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嗔怒(chēng) 怨怅(chàng) 虞候(yú)
B.呕气(òu) 恁地(nèn) 啰唣(zào)
C.朴刀(pō) 逞办(chěng) 气喘(chuǎi)
D.聒噪(guō) 吹嘘(xū) 兀的(dé)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干系(责任)须是俺的!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
C.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为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可谓机关算尽,为了不让强盗摸准他们的行动规律,三次改变行动时间和行动路线。
B.老都管在整个押运过程中,显然扮演着“监军”的角色,但是他不仅未能协调好杨志与其他人的关系,反而处处掣肘,置杨志于无奈的境地。
C.吃酒一段是“智取生辰纲”的高潮,妙就妙在一波三折假戏真做上:吃完一桶不够妙,妙在“饶我们一瓢吃”;“饶我们一瓢吃”仍不妙绝,又妙在抢酒吃上。这样,一则刺激杨志他们的欲望,再则使杨志他们彻底放松戒备。
D.智取生辰纲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便是天热难耐,否则,吴用他们真不知又该费多少周折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 ,作者是 末 初的 ,节选部分是写 受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派遣,押送 往东京,在途中被 、 等夺取的经过。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七个人齐叫一声:“呵也!”都跳起来。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那七人道:“你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杨志道:“你等小本经纪人,偏俺有大本钱。”那七人问道:“你端的是甚么人?”杨志道:“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杨志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那七个人道:“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杨志道:“不必。”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
…… ……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了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吃那客人饶两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把钱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5.杨志遇到贩枣人和卖酒汉子后,又产生了什么矛盾?
6.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呢?从中可看出杨志有怎样的性格?
7.八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
8.刻画杨志的机警和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对表现众好汉的精神和才能起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扌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但见:
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杈枒怪树,变为肐月荅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臜魍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胸前一片锦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正值府尹坐衙。杨志拿着刀,和地方邻舍众人,都上厅来,一齐跪下,把刀放在面前。杨志告道:“小人原是殿司制使,为因失陷花石纲,削去本身职役,无有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不期被个泼皮破落户牛二,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众邻舍都是证见。”众人亦替杨志告说,分诉了一回。府尹道:“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免了这厮入门的款打。”且叫取一面长枷枷了,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收。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
9.结合故事情节填空(每空两字)。
卖刀→ →
10.结合所选文段,分析杨志的性格,你认为杨志是怎样一个人?
11.杨志从遇牛二到杀牛二,语言有哪些变化?杨志为什么杀了牛二?
12.牛二是怎样一个人?文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他的?
13.结合所选文段,你认为杨志有英雄气概吗?如果有,表现在哪里?
表达交流
14.《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主题。在众多的英雄好汉中,打虎英雄武松就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1)联系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简述“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从武松走出“三碗不过冈”酒店开始)。
(2)请你对武松打虎这件事进行点评。
体验中考
15.名著阅读。
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 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1)上文中,“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
(2)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答案:
1.B 解析 A项,“嗔”应读“chēn”;C项,“喘”应读“chuǎn”;D项,“的”应读“dì”。
2.B 解析 B项,“吹嘘”的意思是“急促喘气”。
3.A 解析 A项,“为了不让强盗摸准他们的行动规律,三次改变行动时间和行动路线”跟课文内容不符。
4.《水浒传》 元 明 施耐庵 杨志 生辰纲 晁盖
吴用
5.又产生了买酒与不买酒的矛盾。众军汉要买酒吃,杨志阻止买酒。杨志急于押送,怕被蒙汗药麻翻;八好汉决心智取,巧下蒙汗药。这两组矛盾交织在一起。
6.杨志对新的矛盾极其敏感。他机警地监视贩枣人;提防酒中有药,不准买酒;他还责骂众军汉。直到看见贩枣人喝了一桶酒未出问题,又看到贩枣人从另一桶里也喝了半瓢无事,才同意军汉买,而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尽管杨志最终失败,但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斗争中,他精明能干和处事谨慎的性格却表现得十分鲜明。
7.(1)扮成枣贩和卖酒人,接近和麻痹押送队伍;(2)卖酒人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伍内部矛盾,增强诱惑力;(3)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4)贩枣人故意抢吃另一桶酒,解除杨志疑虑;(5)卖酒人假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汉吃,使杨志的思想没有反复的余地。
8.杨志精明干练,却身不由己地钻进了八位好汉设下的圈套,这就起了反衬作用,衬托出八位好汉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反衬出晁盖等好汉的团结一心、配合默契。
9.杀人 自首
10.能忍,对生活有着追求和渴望,能机智应变,守法纪。
11.杨志初遇牛二,答话不卑不亢;后见牛二是个无赖,又无人敢主持公道,答话便有些忍让和婉转,想尽快脱身,不与他纠缠;直到后来牛二欺人太甚,才英雄性起。杨志杀牛二主要是因为牛二纠缠住他不放且欲夺他宝刀。
12.牛二是个横行街里的市井无赖。小说从外貌、语言、行动方面刻画了他这一形象,还运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13.有。表现:杀人却不逃跑,敢做敢当,不连累街坊百姓。
14.(1)傍晚时分,武松不听酒家景阳冈上有猛虎伤人的劝告,走出“三碗不过冈”酒店,乘着酒兴只身经过景阳冈,在大青石上放翻身体睡觉时遭到吊睛白额猛虎袭击,武松躲开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经过一番殊死搏斗,赤手空拳将伤害人命的老虎打死。
(2)示例: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②武松打虎为民除害。
15.(1)吴用(智多星、智多星吴用) (2)让厢禁军扮作脚夫,把生辰纲装入担内,杨志等人扮作客人。走大路,趁早凉赶路,中午热时休息;走山路,大白天走路,避开一早一晚行人稀少之时。先阻止军汉买酒,确认酒没有问题后才允许他们买酒。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