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课堂练习(有答案)
19 谈创造性思维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xí) 推敲(qiāo) 根深蒂固(dì)
B.素材(sù)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
C.恭喜(gōng)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
D.渊博(yuān)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材料不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5.“提升民族创造力”是近期的一个热点词汇。班里同学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信息。
材料一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 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然而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2)下面是某个同学拟写的演讲稿的一部分,其中有两处错误,请进行改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①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②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而且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就如何培养创造力向老师提一条建议。
据报载,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算出结果。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废纸时,明白了一切。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助手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一个人想出了邮寄的办法,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每个包裹装7块刚好不超重,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转身。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遥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7.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9.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10. 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11.课文中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请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100字左右)
详解
1.[解析] D A项,“汲”应读“jí”;B项,“孜”应读“zī”;C项,“模”应读“mó”。
2.(1)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B
4.[解析] C 事实论据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C项为道理论据。
5.(1)示例:中国学生学习成绩突出,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2)第①句:在“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后加“的思维方式”。第②句:把“既”改成“不但”,或者把“而且”改成“也”。
(3)示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改变“追求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观念。
6.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7.[解析] 理清论证思路,可从议论文的“三段论”式结构入手,即分析文章是如何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
[答案] 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8.[解析] 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美国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了第一家银行。
9.A
10.[解析] 从事例表现的中心与文章的观点是否一致的角度去考虑。
[答案] 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11.示例:有一次,伽利略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声音打扰了他,引起了他的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因此,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钟摆规律。
19* 谈创造性思维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模式(mó) 汲取(jí) 渊博(yuān)
压榨(zhà) 孜孜不倦(zī) 持之以恒(héng)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2.选出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A)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________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A.放弃 探求 缺乏 B.丢弃 探求 缺少
C.抛弃 探究 缺乏 D.放弃 探索 缺欠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C.几千年来“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至今仍是根深蒂固。
D.武大靖2018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的冠军奖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解析:B.“不言而喻”是指不用说就明白了,形容道理很明显。这里用来形容熟知别人的故事不恰当。)
4.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把“搭建”改为“提供”。
(2)第③句修改意见: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B)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6.文章最后两段是如何进行说理的?
先用“由此看来”一词承接上文,进行总结,指出“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接着,进一步肯定“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并指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便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最后的假设性语句,使人们容易接受,极富启发性。
7.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你班正在开展以“走进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
【示例】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
2017年12月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门发来贺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进一步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发表了重要主张,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大会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在20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分论坛上,积极贡献思想智慧、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会首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总结历史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为各国更好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大会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来自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批最新尖端成果集中亮相,让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
(2)创新应该有发散性思维。仔细观察下面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你有哪些联想和想象?请写出两点来。
【示例】①我想起了“互联网”中的“互”字,“互”的上下两笔以中国毛笔书法来表现,既点明互联网的主题,又给人空间上的视觉张力感;②标志的整体形状像一只眼睛,让人感觉互联网好像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互联网这只眼睛,人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
02 拓展阅读
逆向思维的力量
陆 明
①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所以说,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③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许能蒙混过关,但那是在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还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成了畅销货,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逆向思维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④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⑤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产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⑥多做逆向思维能使思维更加灵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
⑦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汽车中),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动物的面貌吗?于是,随着这种观赏猛兽动物方式的创新,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
⑧在工作中如果能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每一种文化、行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习惯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会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却是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合力作战,不就威力强大了吗?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9.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0.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强调人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思维,逆向思维往往能产生巨大力量,以此强化中心论点;结构上:点明题目,与开头相照应,总结全文。
11.本文与课文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示例一】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电梯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于是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电梯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竖着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示例三】爱迪生在科学试验中,偶然发现声音引起振动,就反过来推想能不能把振动还原成声音,于是发明了留声机。
苏建敏《换个角度看问题》
肖毅森《从拴象说开去》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典型例题】说说课文围绕中心论点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参考答案】首先,开头两段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接着,从“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四个方面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指出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技法点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1.紧扣中心论点。紧抓中心论点,依照“何处提出—怎样论证”或“怎样论证—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思路进行分析。
2.言之有序。遵循“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