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
18 怀疑与学问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程颐(yíng) 步骤(zhòu) 停滞不前(zhì)
B.大儒(rú)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
D.懒惰(duò) 墨守(mò) 流俗传说(s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辨别是非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 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开卷有益 拾金不昧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情况。
(1)根据图表分析近两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
(2)班级要举行“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字。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
7.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2分)
8.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9.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2分)
10.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2分)
11.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3分)
1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请你针对这两句诗的喻义,至少运用两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1.[解析] A “颐”应读“yí”。
2.[解析] C “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3.D
4.[解析] B A项,“超”和“左右”矛盾,删去其一;C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将“但也”改为“而且”。
5.[解析] B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首先,明确语段是议论性文段。通读句子不难得出,这段话介绍的是优势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其次,明确第③句为概括性句子,应为首句。由第⑤句中的“因此”可以看出其为总结性语句,为最后一句。第④句中“如”紧承第②句,故第②句应在第④句前。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③①②④⑤。
6.(1)[解析] 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先明确图表的内容,如,“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近两年”,然后,采用纵向观察和横向观察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对出结果。如,两条统计线,一条高高在上,可概括为,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明显高于2015年。
[答案] 示例: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比2015年大幅增长。
(2)[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题干要求,如,“网络与学习”——主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交流内容;“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对象;“不少于80字”——字数要求。此外,还要注意语言流畅。
[答案] 略。
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中事例的作用。文章开篇所用的事例,说的是大人们在迎亲的关键时刻因车胎问题束手无策,而一个孩子利用汽车杂志上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引出论题:阅读的重要性。
[答案] 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强调了阅读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8.[解析] 根据第③段的开头“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可知,作者是把阅读和吃饭进行了比较,通过类比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答案] 拿吃饭和阅读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阅读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④段可知,从开头到“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都是介绍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接下来,“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介绍了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阅读,都要从阅读入手。
[答案] ①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②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重要途径。
1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有深刻含义的词句的理解。答题时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的内容,由上一段的结尾“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可推断出所指的应是精神生活。
[答案] 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1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高尔基的《童年》的理解情况。答题时,要回顾《童年》的内容,由主人公童年的不幸遭遇联系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从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并且写出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答案] 示例:①阿廖沙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事;②艰难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③在黑暗中也有光明存在,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能够正视苦难、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
12.示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古有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又有苏秦悬梁刺股,祖逖闻鸡起舞。他们正是拥有这种刻苦坚持的精神,才成就了丰功伟绩。而今我们条件优越,更应发扬古人之精神。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像李白一样,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像杜甫一样,大笔一挥就是天下苍生;像王维一样,笔墨一点就是如画江山。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勤奋,才能口吐莲花,让满世界书墨飘香;才能目光如炬,将全天下纳入眼底。
18 怀疑与学问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 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开卷有益 拾金不昧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经过“ ”“ ”“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 怀疑 辨别
B.辨别 思索 怀疑
C.怀疑 辨别 思索
D.怀疑 思索 辨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谎言不攻自破。
B.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学说或迷信书本,说的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C.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D.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6.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7.第2~5句是怎样论证论点的?
8.本段举戴震幼时读书好疑一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请你另写一个事例作为该观点的论据。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 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做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12.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3.“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 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家破人亡。
材料二 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表达交流
14.扩展下面的句子,表达高兴欢快或苦闷伤感的心情,40字左右。(任选一种作答)
太阳发出光芒,鸟儿鸣叫。
体验中考
15.(2017·山东莱芜中考)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
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答案:
1.C 解析 “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2.D
3.D 解析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句中用于形容画上的花鸟虫兽不合适。
4.C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删除句末“的原因”;B项,成分残缺,应删除“关于”;D项,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突出”。
5.示例 (1)用文字传递温暖 能让人回味无穷 (2)用言语传递温暖 能让人豁然开朗
6.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第2~5句是运用道理论证来证明论点的。第2、3句从反面说理,第4、5句从正面说理。
8.示例 哥白尼怀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9.善借者赢天下。
10.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这个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11.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12.示例 (1)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2)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13.示例 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者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
14.示例 (1)(表达高兴欢快的心情)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鸟儿在树丛间跳来跳去,欢快地鸣叫着,唱出婉转的曲子。
(2)(表达苦闷伤感的心情)寒风刺骨,被乌云遮挡着的太阳发出惨淡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杈上嘶哑地鸣叫着。
15.活动一: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活动二:示例 ①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②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