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共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P与点
一、基础知识
1.认识图案的形成过程
目前,我们学习了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利用这些图形变换的形式可以分析出组合图案的形成过程,在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时,要找出形成图案的“基本图案”,然后分析图案是由该“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2.简单的图案设计
利用平移、旋转(中心对称)、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能够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也可以利用这些图形变换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二、本节重点:会利用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或中心对称作图。
本节难点:利用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或中心对称设计符合题意的图案。
三、典例精析:
例1:如图,将正方形图案绕中心O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
例2.将图中的正方形图案绕中心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
四、感悟中考
1、(2014•山东烟台)如图,将△AB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则点P的坐标是( )
A.(1,1) B. (1,2) C. (1,3) D. (1,4)
2、(2014•山东枣庄)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 种.
【点评】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此题要首先找到大正方形的对称轴,然后根据对称轴,进一步确定可以涂黑的正方形.
3、(2014•湖南张家界)利用对称变换可设计出美丽图案,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四边形,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完成下列问题:
(1)图案设计:先作出四边形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再将你所作的图形和原四边形绕0点按顺时针旋转90°;
(2)完成上述图案设计后,可知这个图案的面积等于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和旋转作图,以及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关键是在作图时,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四、专项训练。
(一)基础练习
1、(2013•盐城)如图①是3×3正方形方格,将其中两个方格涂黑,并且使涂黑后的整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约定绕正方形ABCD的中心旋转能重合的图案都视为同一种图案,例如图②中的四幅图就视为同一种图案,则得到的不同图案共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用到了图形的旋转及轴对称的知识,需要灵活掌握.
2、(1)如图1,在方格纸中如何通过平移或旋转这两种变换,由图形A得到图形B,再由图形B得到图形C(对于平移变换要求回答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对于旋转变换要求回答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如图1,如果点P、P3的坐标分别为(0,0)、(2,1),写出点P2的坐标;
(3)图2是某设计师设计图案的一部分,请你运用旋转变换的方法,在方格纸中将图形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依次画出旋转后所得到的图形,你会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但涂阴影时不要涂错了位置,否则不会出现理想的效果,你来试一试吧!注: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3、(2014年湖北荆门)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2014年贵州黔东南)如图,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若AC=,∠B=60°,则CD的长为( )
A.0.5 B.1. 5 C. D.1
∴∠C=90°﹣60°=30°,
(二)提升练习
1、(2014•四川巴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2,1),C(﹣5,2).
(1)请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2)将△A1B1C1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同时乘以﹣2,得到对应的点A2,B2,C2,请画出△A2B2C2.
(3)求△A1B1C1与△A2B2C2的面积比,即:
= (不写解答过程,直接写出结果).
进而得出答案.
2.(2014•山西)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几何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大家对于它们的性质都非常熟悉,生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四边形﹣﹣筝形.所谓筝形,它的形状与我们生活中风筝的骨架相似. 定义: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称之为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筝形,其中AB=AD,CB=CD 判定:①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筝形 ②有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筝形 显然,菱形是特殊的筝形,就一般筝形而言,它与菱形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
如果只研究一般的筝形(不包括菱形),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说出筝形和菱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条;
(2)请仿照图1的画法,在图2所示的8×8网格中重新设计一个由四个全等的筝形和四个全等的菱形组成的新图案,具体要求如下:
①顶点都在格点上;
②所涉及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③将新图案中的四个筝形都图上阴影(建议用一系列平行斜线表示阴影).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借助网格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关键.
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通过复习轴对称、旋转,尤其是中心对称,使知识迁移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及其运用.
数学思考:通过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积累一定的知识运用的体验.
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愿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6页至67页.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三题.
1.已知点A和直线L,如下左图,请画出点A关于L对称的点A′.
2.如上中图,△ABC是正三角形,以点A为中心,把△ADC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如上右图△ABC,绕点C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说明:老师通过巡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问题.如下左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1)、B(-4,0)、C(0,3)、D(2,2)、E(3,-3)、F(-2,-2),作出A、B、C、D、E、F点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回答:这些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画法:(1)连结AO并延长AO.
(2)在射线AO上截取OA′=OA.
(3)过A作AD′⊥x轴于D′点,过A′作A′D″⊥x轴于点D″.
∵△AD′O与△A′D″O全等
∴AD′=A′D″,OA=OA′ ∴A′(3,-1)
同理可得B、C、D、E、F这些点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坐标.
2.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关于原点作中心对称时,①它们的横坐标与横坐标绝对值什么关系?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②坐标与坐标之间符号又有什么特点?
3.由同学口述上面的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从上可知,横坐标与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2)坐标符号相反,即设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
5.归纳: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的坐标是P′(-x,-y).
活动三,知识应用,例题解析.
例1.如上中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分析:要作出线段AB关于原点的对称线段,只要作出点A、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B′即可.
解:∵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1),B(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1,0),B(-3,0).
连结A′B′.即可得到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B′.
例2.已知△ABC,A(1,2),B(-1,3),C(-2,4)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分析: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三点并连结组成△ABC,要作出△ABC关于原点O的对称三角形,只需作出△ABC中的A、B、C三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依次连结,便可得到所求作的△A′B′C′.
例3.如上右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将直线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1B1.
(1)在图中画出直线A1B1.
(2)求出线段A1B1中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是否存在另一条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y=kx+b(我们发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k值相等)它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此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只需画出A、B两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1、B1,连结A1B1.
(2)先求出A1B1中点的坐标,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代入求k.
(3)要回答是否存在,如果你判断存在,只需找出即可;如果不存在,才加予说明.这一条直线是存在的,因此A1B1与双曲线是相切的,只要我们通过A1B1的线段作A1、B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2、B2,连结A2B2的直线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
解:(1)分别作出A、B两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1(1,0),B1(2,0),连结A1B1,那么直线A1B1就是所求的.
(2)∵A1B1的中点坐标是(1,).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y=. 则=,k=
∴所求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3)存在. ∵设A1B1:y=k′x+b′过点A1(0,1),B1(2,0)
∴ ∴ ∴y=-x+1
把线段A1B1作出与它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
根据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得:A1(0,1),B1(2,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2(0,-1),B2(-2,0).
∵A2B2:y=kx+b ∴ ∴A2B2:y=-x-1
下面证明y=-x-1与双曲线y=相切.
-x-1=x+2=-x2+2x+1=0,b2-4ac=4-4×1×1=0 ∴直线y=-x-1与y=相切
∵A1B1与A2B2的斜率k相等
∴A2B2与A1B1平行 ∴A2B2:y=-x-1为所求.
活动四.知识巩固,课堂练习.课本第67小练习.
活动五.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利用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六.知识反馈,布置作业.
1.课本第68至69第3,4,8,9题.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设计图案.21世纪教育网
2.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各题.21世纪教育网
1.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D′,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D′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AB与CD平行且相等;
2.过D点作DE⊥L,垂足为E并延长,使ED′=ED,同理作出C′点,连结C′D′,则CD′就是所求的.CD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一
点,这一点在L上并且CD=C′D′.
3.以D点为旋转中心
,旋转后CD⊥C′D′,垂足为D,并且CD=C′D.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
(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
(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如图c)
(3)将撕好的如图b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
形.
(4
)并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如图c)保持不动)
(5)把如图(d)平移到如图(c)的右边,得到如图(e)
(6)对如图(e)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f)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8 活动1.
四、应用拓展
例2.(学生活动)请利用线段、三角形、矩形、菱形、圆作为基本图形,绘制一幅反映你身边面貌的图案,并在班级里交流展示.
老师点评:老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由联想,老师也可在黑板上设计一、二图案.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78 活动2 P80 综合运用4、5、6、7.
2.选用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在图所示的4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还有图形轴对称是( )
2.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题
1.基本图案在轴对称、平移、旋转变化的过程中,图形的______和______都保持不变.
2.如上右图,是由________关系得到的图形.
三、综合提高题
1.(1)图案设计人员在进行图设计时,常常用一个模具板来设计一幅幅美丽漂亮的图案,你能说出用同一模
具板设计出的两个图案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2)现利用同一模具板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设计一个图案,并说明你所表达的意义.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