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2022-03-21 02:00:59 510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99%的老师看了都会下载的成套备课资料: 2025年人教版 (新课标)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全套)
    前往下载

    image

    短新闻两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旗帜 世人瞩目 婆娑 数以千计

    A.zhì  shǔ  suō  shǔ

    B.chì  zhǔ  shā  shù

    C.zhì  zhǔ  suō  shù

    D.chì  shǔ  shā  shǔ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旗竿 熟悉 阳光明媚 绿树成阴

    B.嬉戏 噩梦 心智建全 水警汽艇

    C.标记 沼泽 新闻报导 草地碧绿

    D.凋谢 想象 告别仪式 表情茫然

    解析:A项“旗竿”应为“旗杆”;B项“心智建全”应为“心智健全”;C项“新闻报导”应为“新闻报道”。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的事实是另外一些人________难忘的。

    ②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________。

    ③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________。

    A.终生 遗迹 熟悉

    B.终身 陈迹 熟习

    C.终身 遗迹 熟习

    D.终生 陈迹 熟悉

    解析:“终身”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大事”;“终生”多就事业说,如“终生难忘”“奋斗终生”。“陈迹”,陈旧的事情;“遗迹”,古代或前代遗留下来的痕迹。“熟悉”有两个意思,①清楚地知道,②知道得清楚;“熟习”是指对某种学问或技术深刻了解,侧重于学问或技术等。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参观毒气室和焚尸炉时,有人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就身不由己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B.令世人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赔偿诉讼”二审判决将于7月19日下达,浙江“声援团”一行32人将从萧山国际机场启程飞往东京。

    C.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我们只好侧目而视。

    D.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与社会领域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解析:A项“身不由己”应换为“不由自主”;C项“侧目而视”应换为“拭目以待”;D项“千头万绪”应换为“千丝万缕”。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对香港行使主权。

    B.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由于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C.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他们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D.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解析:A项在“从此”后加上“恢复”二字,因为香港在过去就是中国的领土;B项将“由于”改为“因为”,“由于”不能用在后一分句的开头;C项在“起来”后加“的时候”。

    答案:D

    6.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解析:本题运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语序排列合理的能力。这个语段是描写性语段,⑤提出了描绘对象,应放在段首。整段文字以行踪为线索,③紧承⑤,交代了由伊宁市向东飞驰的行踪。②是在汽车上行驶的感觉,“放眼窗外”一词与④衔接紧密。①是远望,描绘出了在汽车上飞驰的感觉。

    答案:B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10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的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7.怎样理解“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本来应该是阴森恐怖的,但现实却相反,它反而是阳光明媚、杨柳婆娑、儿童嬉戏的地方。

    8.作者在开头写布热金卡的祥和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下文写参观者看到的恐怖景象形成对比,更能突出纳粹者的残酷。

    9.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维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须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震撼了!

    10.读了这些文字后,你认为作者当时的感情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出作者对纳粹者的深深的痛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奥斯维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维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维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维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维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大姐说,奥斯维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维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 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号叫和呻吟。在奥斯维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亲手造成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维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维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维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维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维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 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文章开头三段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陪伴”埋下伏笔。

    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

    (2)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痛心。

    3.(1)文中奥斯维辛的风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斯维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奥斯维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号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维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去奥斯维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维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世人的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2)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注意前后的照应,③⑥照应前文“忠义、勇敢”,⑤②照应前文“聪明”,①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④中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③⑥⑤②的内容。

    答案:B



    image


    [语言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凝重(nínɡ)      停泊(pō)

    婆娑起舞(suō)   噩梦初醒(è)

    B.瞩目(zhǔ)   撰写(zhuàn)

    百花凋谢(diāo)   雏菊怒放(chú)

    C.沼泽(zhāo)   步履(lǚ)

    绿树成阴(yīn)   数见不鲜(shuò)

    D.祷告(dǎo)   大厦(shà)

    宣告终结(zhōnɡ)   浑身解数(jiè)

    解析: A.“泊”应读bó;C.“沼”应读zhǎo;D.“解”应读xiè。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序幕 掩应 装修 心智健全

    B.陈迹 管治 易帜 终身难忘

    C.摩娑 废墟 隐秘 表情茫然

    D.窒息 退役 紫荆 惊俱万分

    解析: A.“掩应”应为“掩映”;C.“摩娑”应为“摩挲”;D.“惊俱万分”应为“惊惧万分”。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________,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②他们表情________。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③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________:“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记者________。

    A.木然 黯然 茫然 默然

    B.木然 默然 黯然 茫然

    C.黯然 木然 茫然 默然

    D.茫然 木然 黯然 默然

    解析: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默然:沉默无言的样子。①题据“他们不晓得……”可知选“茫然”。③题前一个空,据老人的话可知老人心里不高兴,应选“黯然”,随之可推断记者无话可说,故后一个空选“默然”,故本题应选D。

    答案: D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B.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D.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解析: A.“和”前不应加顿号;B.引号应改为书名号;C.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B.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C.央行日前宣布大幅降息,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愈来愈难:无论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类产品,目前都面临收益率日益降低。

    D.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解析: A项,递进关系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互换。B项,搭配不当,“加大……质量”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应为“面临……的窘境”。

    答案: D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片《辛德勒名单》拍摄于1993年,它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________影片的结尾同样具有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它体现出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敬意,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①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

    ②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③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

    ④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

    ⑤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个小女孩的遭遇代表了他看见的所有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发生的变化。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④

    解析: 统览五个语句和整个语段,把握大意,然后具体分析五个语句间的语意关系,最后确定排序。五个语句选取的是关于红衣女孩的镜头,②先点出人物,①中有“小女孩再次出现”,应紧随②后;③中的“这一处理手法”是指②①,应排在①后,④⑤是对红衣女孩的个例升华。

    答案: A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7.上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每段内容、概括大意即可得出,注意借助时间的延续性,把握新闻事实,如上文共写了7时45分、6月30日最后一分钟两次降旗仪式,和7月1日第一分钟的升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答案: 主要报道了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盛事——中英易帜仪式。

    8.本文报道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7时45分、0时40分等时间可知本报道是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

    答案: 按照时间顺序报道,记录了7时45分、子夜时分、0时40分等三个主要场景,渲染了生动的现场气氛。

    9.画线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的含义,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事实进行分析;应注意对比修辞,理解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英军从海上来侵占中国领土,“又从海上去”是“不列颠尼亚”号从海上离开香港,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来时趾高气扬,走时又是那样沮丧,前后对比,耐人寻味。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狱记

    中国网1月9日讯 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在这里曾经关押了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只有144人,波兰人卡齐米尔兹·皮乔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91岁高龄的他讲述了70多年前成功逃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以及自己不同寻常的生活。

    1942年6月20日这一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口处负责路障的一个党卫军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为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的汽车就在他的面前。车里有4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其中一名少尉正朝他大喊大叫,骂骂咧咧。

    “清醒一下,你这个家伙!”那个军官喊道,“赶快放行,要不我打死你!”那个卫兵吓坏了,连忙升起路障,让这辆马力强大的汽车过去,开远了。

    然而,要是这个卫兵走近一点看,就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汽车里那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因害怕而变得灰白。原来,他们根本不是党卫军,而是穿着偷来的制服、开着偷来的汽车的波兰囚犯。  而行动的策划者——那名“少尉”,就是皮乔夫斯基。

    皮乔夫斯基说:“我们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参与集中营的修建。”囚犯们每天必须工作12至15个小时,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的新营区。

    皮乔夫斯基回忆说:“在开始的3个月里,我们全都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从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纳粹党卫军不断地杀害囚犯——用警棍将他们殴打致死,这是解决集中营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饥饿、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将集中营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所有这些如今都记录在案。但是皮乔夫斯基记忆中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惊。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不仅用于吃喝,还要在晚上当尿盆使用。“如果谁的勺子丢了,就要像狗一样就着碗吃;如果碗丢了,那就一点汤都喝不到了。”他说。

    有时候,德国卫兵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假期而杀人。皮乔夫斯基说:“当卫兵们感到无聊时,他们会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回来。当囚犯跑过去时,他们就朝他开枪。然后声称该犯人试图逃跑,被他们阻止,于是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如何应付这样的生活?皮乔夫斯基说:“有些人祈祷,但是那些在他们到来之前被关进集中营就曾祈祷的人会说:‘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

    有6个星期的时间,皮乔夫斯基被分派运送处决后的尸体。“死亡墙位于10号和11号楼之间。卫兵们将囚犯们排成队,然后从背后朝他们头部开枪。”随后,就会有一堆脱光了衣服的尸体,由皮乔夫斯基抬着脚踝,另一个人抬着胳膊,扔到手推车上,再送到火葬场。“有时一天是20具,有时是100具甚至更多。这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他重复说:“还有孩子。”

    一天,一个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乌克兰朋友来找皮乔夫斯基,本德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在集中营的汽修厂劳动。他告诉皮乔夫斯基,德国人准备处死他(本德拉),已经列入死亡名单。皮乔夫斯基说:“这一下我彻底绝望了。”于是,逃跑的计划萌发了。

    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仓库干活时,皮乔夫斯基暗中拧掉了一个锁门的螺栓,因此他们可以爬进去。他们来到二楼的储藏室,破门而入,换上了军官的制服。  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开了一辆汽车过来。

    他们开着汽车前往出口,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勒万岁”。到了路障处,由于极度紧张,汽车内的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苍白。皮乔夫斯基说,“这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开始叫骂。”党卫军士兵服从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车向着自由驶去,他们成了逃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屈指可数的144人之中的4个人。

    (节录自中国网军事,2014年1月9日)

    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关押过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比例极低,成功者之一皮乔夫斯基回忆了集中营的严格管理。

    B.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本德拉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了集中营指挥鲁道夫·胡斯的汽车,是成功逃脱的重要原因。

    C.在皮乔夫斯基的回忆中,纳粹对关押在集中营的“囚犯”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有时仅为了得到几天的休假就可随意杀人。

    D.从皮乔夫斯基回忆的情况看,殴打、屠杀是集中营最常见的事情,在被屠杀的人中,竟然还有孩子,可见法西斯的残暴。

    E.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造成了大量的“囚犯”死亡,机械师本德拉预感到自己将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

    解析: A项,文章的内容不是写集中营的管理情况的,故“管理”一词不准确。B项,“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不准确,原文是“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E项“机械师本德拉预感到自己将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不正确,原文是“行动的策划者……就是皮乔夫斯基”。

    答案: CD

    11.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新闻的主体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从具体内容看,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这样能更好地揭露法西斯的惨无人道;③从叙述的手法看,多引用新闻当事人的话,更真实,更客观。

    12.怎样理解“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一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是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无人道的高度概括。这里的纳粹分子根本没有怜悯、仁慈和同情心,他们无法无天,任意杀人;这里的“囚犯”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随时会被处死,让人怀疑上帝的存在。

    13.细节是生活的真实。在这篇新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几个细节?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几个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至少需要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的细节,让人感到在法西斯的监狱中,人不如狗,生不如死,人的尊严被践踏殆尽。如“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回来”的细节,让人真实地看出了法西斯的反人类,嗜杀成性,毫无人性。再如“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勒万岁’”,可见法西斯的疯狂行为已经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

    [表达交流]

    14.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在内地盛会热潮中,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

    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

    1月14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辩论“香港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经过逾两小时辩论,最后以40票反对、14票赞成,申亚拨款被否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则新闻的主要信息是第二段文字的末尾一句。概括时采用“对象+内容”的陈述句式表达。

    答案: 香港立法会否决申办2023年亚运会拨款申请。

    15.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大量的新闻故事,请按照新闻的要求,写一篇校园新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二语文组举办“雪花的快乐”诗歌朗诵比赛

    1月20日晚,山师附中高二语文组举行了主题为“雪花的快乐”的朗诵比赛,为飘雪纷飞的冬日平添了几分诗意。比赛进行了两个小时,共有来自14个班的34位选手以班为单位参加了比赛。语文组的老师们担任了本次比赛的评委。

    选手们的朗诵稿件内容多彩多样,有《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的祖国》《七子之歌》《祖国啊祖国》等歌颂祖国的诗篇,也有《兵车行》《将进酒》《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古典名篇,还有《南方的夜》《雪花的快乐》《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苍鹰之歌》等抒情佳作。选手们虽然不免临场紧张,但都准备充分,朗诵起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感人肺腑。悠扬的配乐伴随着朗诵的韵律在会场里回荡。最终,来自2012级27班的组合以9.12分的高分获得了冠军。

    阅读全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