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检测:《大堰河——我的保姆》

    2022-03-13 04:06:28 539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99%的老师看了都会下载的成套备课资料: 2025年人教版 (新课标)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全套)
    前往下载

    大堰河——我的保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yàn)河 (mǔ) (yáng)头 (yā)
    B.(zào)火 (tāi) (qún) (jiàng)碗
    C.荆(jí) (chě)破 (qiā)死 (qī)
    D.(diāo)花 (niǔ)扣 (ní) (xiào)

    答案:C

    解析:A项,檐,读yán。B项,苔,读tái。D项,屑,读xiè。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  咳喇  虱子  刻骨名心
    B.攀援  雾蔼  笙萧  终成眷属
    C.典押  荆棘  掐死  天伦叙乐
    D.嗟怨  黄钺  倾刻  儒子牛

    答案:C

    解析:A咳嗽 刻骨铭心B雾霭 笙箫D顷刻 孺子牛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善良,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大堰河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他新时期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在过去,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却难以丰衣足食。

    善德善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从善如登,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因而显得尤其艰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此处应为饮水思源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是贬义词。此处应为无微不至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常用于贬义。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老茧,形容十分辛勤劳苦。从善如登,跟着学好好像登山一样困难,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悠闲,让后世的学者在感叹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的艰难时,不得不叹服徐志摩是"最适应西方生活的中国文人"。
    B.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 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D.艾青将自己对大堰河的感情表现在娓娓动人的陈述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

    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  )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D.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解析ABD三项中的鸿雁都比喻书信C,用鸿雁悲鸣,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以雁写思,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佳作看似平淡,却饱含了诗人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 , , , , 。而忘恩则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是社会的一种丑恶。

    ①既要心存感激

    ②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

    ③感恩犹如玫瑰

    ④并精心呵护使之茁壮成长

    ⑤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⑥也要学会回报

    A.③②④①⑥⑤ B.③②⑥①④⑤
    C.③⑤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6.仿照下面一首小诗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母亲呵!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解析这首小诗采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简短的语句表情达意。这是仿写的重点。

    答案示例母亲呵!/你是溪流,/我是游鱼。/漫长的人生之中,/没有你,/谁给我干涸旅途中的滋润与包容?

    1.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
      (2)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

    答案:(1)排比,反复
    (2)排比

    解析:

    8.下面是中国家长妈妈和爸爸对家庭教育中关注问题的态度对比调查结果,请根据图表信息,概括下图所反映出的几点结论。(不需要运用具体数据)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先认真阅读题干,再根据图表信息作答。看看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相同的地方,如对道德品质”“性格秉性要求高,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低;再看看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的差别,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答案爸爸仅在学习成绩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妈妈要求高,其他都相对较低。中国父母都注重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与其他方面相比都显得很低。

    1. 根据语境,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生动、简明、得体。
         艾青原来是学美术的,后来却写诗,成为著名大诗人。为此,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是母鸡,可是下的是鸭蛋。”
      艾青该怎样回答好呢?

    答案:示例:
    艾青风趣地说:“不管鸡蛋、鸭蛋,总还是蛋,它们之间总含有共同的物质——蛋白质,即使含量不同,都同样具有营养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生动、简明、得体。不论是从事美术,还是写诗,在艾青的眼里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用“蛋”这一戏谑的说法,表达这一内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节三个并列的判断句,从三个方面突出大堰河悲苦低微的身世,交代大堰河勤劳的形象,同时积蓄自己压抑的情感,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B.作者反复强调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句话,是在平实中蕴含了无尽的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C.第二节中地主的儿子,是从血缘意义上说的;大堰河的儿子,是从抚养意义上说的,感情更为深挚。

    D.“是客观的交代,是表达亲切的深情。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悄然转换,直接倾诉了诗人内心热烈的情感。

    E.第三节运用想象与比喻的手法,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解析A,交代大堰河勤劳的形象应是点明大堰河的身份E,第三节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答案AE

    2.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而想起了你?

    解析诗人由联想到大堰河,是由雪与大堰河的相关性引发的。所以,回答本题可从的特点(洁白、肃穆、凉)着手分析。

    参考答案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之情。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的凄凉,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2009年8月26日《文汇报》,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多处对高瑛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艾青的美好品质。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2.在作者笔下,艾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

    3.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浪漫的诗人、世俗的反叛者、讴歌光明。

    ②热忱待人。

    ③喜爱、支持电影事业。

    ④乐观、豁达
    3.倒叙。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

    解析:1.B项,“在文中,作者并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对艾青夫人高瑛的描写,也并非“生动形象”。
    2.从第1自然段作者的概括介绍中,不难提炼出要点①,从第4自然段可概括出要点②,接着从“我们聊起了电影”中,不难概括出③,第5、6自然段谈的是艾青的伤病,从中可以整合出④。
    3.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阅读全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