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诗两首-再别康桥》
2 诗两首
再别康桥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
长篙( ) 漫溯( ) 斑斓( )
满载( ) 笙箫( )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作品有《 》《 》《 》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
(2)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着(zhǎng) 彷徨(páng)
凄清(qī) 寂寥(liáo)
B.踟蹰(chì chù) 漫溯(sù)
满载(zǎi) 迷茫(má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的(sì) 笙箫(shēng)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回溯 太息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游走)
B.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灿烂多彩)
C.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走走停停)
D.到了颓圮的篱墙(坍塌,破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一到,空调的价格战就会愈演愈烈,有的品牌价格甚至减少了1~2倍。
B.看着父亲那灰白的头发,使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肩上。
C.英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D.他能否考上大学,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二、阅读《再别康桥》,完成题目
6.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7.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8.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9.《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1.yàng xìng diàn gāo sù lán zài shēng xiāo
2.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夜 猛虎集
3.(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孤帆远影碧空尽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莫愁前路无知己
【课堂练习】
1.C 解析:A项,撑,应读chēng。B项,踟蹰,应读chí chú;载,应读zài。D项,淀,应读diàn;似,应读shì。
2.C 解析: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3.A 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4.A 解析:“漫溯”意为“很随意地逆流而上”。
5.C 解析:A项,减少不能与倍数搭配;B项,“看着父亲那灰白的头发,使我不禁热泪盈眶”成分赘余,删去“使”;D项,“能否”后面只对应了一面。
6.B 解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7.三个。金柳、青荇、潭水。
8.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心理,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9.示例:“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梦境,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融情于景。(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感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