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区域期中测试卷
第一学期七年级区域语文期中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书写(3分)
请将下面这段文字抄写在格子里,要求:排版合理,书写正确,字体端正,字迹清楚。
在语文之旅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你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在这种尴gà( )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
(4)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yìn( )蔽?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炫耀。)
B.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偷偷地笑)
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果实。(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D.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响亮而晴朗)
3.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 一角,唰地 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 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 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A.撩起 揭开 凝结 撞出 B.揭开 撩起 凝结 撞出
C.揭开 撩起 凝固 砸出 D.撩起 揭开 凝固 砸出
4.下列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D.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5.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七(3)班同学要编辑一份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手抄报。下面诗歌均出自《繁星》《春水》,请说说哪几首诗歌不能入选,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A.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B.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D.清晓的江头,白雾,是江南的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
不能入选的诗歌是 (填序号),因为:
6.古诗文填空(13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气势的诗句是
, ; , 。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绿树村边合,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新旧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是 , 。
(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月亮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 。
7.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童年的游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8分)
[材料一] 初一某班级40名同学最喜爱的游戏调查统计表
项目 内容 | 跳房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 | 网络游戏 | 其他 |
人数 | 13 | 33 | 4 |
[材料二]
下面是某班级学生就社会不同人群对“童年游戏”看法的采访:
某家长:我们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孩子双休日和寒暑假在家经常玩电脑游戏,只要孩子不到外面去瞎玩,不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就可以了。
某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差,同学都看不起我,可是在网络游戏里,我可是如鱼得水,率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特别有成就感,大家都佩服我。
儿童心理专家:很多游戏以卡通形象出现,画面跳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规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就好像少年儿童特别喜爱动画片一样。
[材料三]
期末考试临近,可是小明还沉迷于网络游戏,下课时经常和同学大声谈论有关游戏的话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三个原因。(每点不要超出8个字)(3分)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以小明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小明的话。(3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秋天的怀念(12分)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文章第⑥段中说“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9.阅读第③段画线句子,你认为母亲的“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10.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⑤段中“我”看着邻居们把母亲抬上车时的心理感受。(2分)
11.“我”双腿瘫痪后一直不愿意去看花。后来,却与妹妹一同去了。为什么?(4分)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试卷
- 学案
- 其他